6、关于亮度
不少生产商的说明书中不标有亮度指标,这为什么呢?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因为几乎所有的pdp均可提供高于实际需要的亮度,在家居环境下,由于不受阳光的影响,亮度更不是问题,因此亮度并不是选择pdp的主要因素。目前各种尺寸的pdp亮度一般是32寸(16:9)为500-700cd/?O,42寸(16:9)600-1000cd/?O,50寸(16:9)500-900cd/?O,60寸(16:9)450-600cd/?O,均能满足使用要求。
7、关于颜色数量
现在几乎所有的pdp厂商都说它的产品最多能显示1670万种颜色,但这并不表示它们的画质水平相同。这个数量的颜色虽不少,但实际上许多机子在显像时仍会感到颜色不够自然,而这个问题就目前的科技仍很难解决,因此选购时只能比较不同品牌型号的产品,选其中颜色的过渡变化最自然的,特别是在纯色或接近全黑的画面中最好没有一片一片的色彩差异,而且画面中也没有一闪一闪的不流畅情形的机子最佳,如果存在这些问题,肯定是机子的像素颜色数目不足和数码处理线路欠佳,不要贪便宜购买这样的机子。
8、关于视频格式的兼容性和输入端子
目前很多pdp电视机和crt电视机都能接收ntsc、pal和secam等多制式的信号,这点已不成题,而在视频信号输入格式上,绝大部分的pdp都有同轴复合rca和s端子两种传输格式和vga三原色(rgb)讯号传输格式输入,部分机子也设有近期新兴的dvi(digital video interface)数码输入。但对于分量色差视频输入格式则未必备有,考虑到当前的dvd和一些卫星或机顶合解码器都提供画质更佳的色差分量输出,因此除非你对画质要求不高,否则,所选的pdp应能提供色差分量输入端子。
9、其他
目前新一代pdp多采用以下一些新技术来提高画质,主要有:
a、纯色滤光片由于pdp是以紫外线照射在红、绿、蓝三原色的荧光体上以产生某种颜色的光线达到成像目的,因此但释放出来的光线纯度高不高会影响成像质量,事实上这些光线往往带着其他杂色,因此增加滤光片后三原色更为纯正,影像颜色更准确。另外滤光片也能减少外来光线所带来的折射,使对比度提高和影像更细腻。
b、继深型密封式蜂巢结构这是为了增加输出亮度而采用的技术,加深后的蜂巢可以使光线释放效能提高达60%,使画面看来更光亮。
c、伽玛校正功能和3:2 pull down前者能够改善pdp的暗部层次丰富性,让暗部看来更清晰细致。而3:2 pull down是高水平的逐行扫描技术中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针对ntsc制式的电影讯号源以减少直斜线和弧线上的锯齿状,目前市场上很多pdp都没有采用这种技术,它们在放dvd影片时往往效果不尽人意,选购时应注意有没有该功能。当前进口机中如图4的东芝stasia系列有这一功能,如没有的,当然可考虑加装外置倍线器来改善,这样就算收看电视节目时画质也能提高。
其实每部pdp都带有内置增线器(scaler),但其成像质素仍不能满足发烧友的要求,特别是由隔行扫描转换为逐行扫描时,由于绝大部分pdp没有配备3:2 pull down功能,因此重放dvd影像时会产生许多数码失真(digital artifact)。必需注意的是增加外置增线器并不能保证画质可以达到预期效果,选购的pdp最好设有能开启或关闭内置增线功能的开关,这样外接的外置增线器在工作时才不受内置增线器的影响从而得到更好的效果。
决定好pdp的尺寸和画面比例以及资金后,选购的最重要步骤是亲自观看同一价位带的不同产品之表现。当前市场常见的42英寸(16:9)pdp的分辨率是852×480,但前面说过画面质素并非单由分辨率决定,其他因素如数码失真、对比度等指标也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其实,在一般情况下,笔者认为只要认准“对比度”指标,就等于抓住了重点,因为pdp的画质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比度,对比度高的pdp之画质在一般情况下都比较好。像近期大获好评的panasonic th-42pw5ch/cz(如图5所示),虽然只有852×480的分辨率,但对比度却高达3000:1,画质十分出色,和其他品牌的更高分辨率的42英寸机子相比并不逊色。
同时也要看影像有没有迟滞现象,视频讯号要通过输入端子,再经过内部的数码电路处理,才能将影像显示出来,由于其中涉及大量运算,如果影像处理器的速度处理能力不强,肯定难以避免出现影像发生迟滞现象,画面的流畅度也欠佳,使画面影像出现的速度比声音略慢,在选购时应注意所选的pdp有没有这种现象。
当前,强调画质和外表新颖独特的欧美revox、b&o和loewe等产品价格仍较高,但进口的松下pdp已在42000元左右,韩国品牌产品也在35000元左右,而国内一些厂家的42英寸的pdp售价已跌至30000元以下,年末肯定有低于20000元的机子出现。可以预料,在未来两三年内,40-50英寸的pdp的市场价格还会大幅降低,并将对正/背投影机带来强有力的挑战。
1 2 3
来源:eNet硅谷动力 作者:mov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