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238CN魅力女人网
>>
人生感悟
>>
红衣芙蓉菊花女人不再保守
红衣芙蓉菊花女人不再保守
作者:
不详
点击:
时间:
2005/7/6 10:40:20
来源:
魅力女人网
[
大
中
小
]
中国人真是变了。
100多年前,在那个还叫做清朝的时候,很多西方人来到中国,从事包括传教、经商、旅游等等各项业务。其中有一位叫做亚瑟·亨·史密斯的美国人,写了一本《中国人的性格》,品评了很多中国人的性格特征,其中有一条是因循守旧。
就连中国人自己也这么认为。林语堂在《中国人的性格》中写道:“刻画中国人的性格不能不提及保守性,否则就不完整了。‘保守性’一词本不该含有贬意,它是一种自豪,建立在对生活感到满足的基础之上。”
“保守”,是对中国人一贯的理解。或许当时到过中国的西方人回到自己的国家,对亲戚朋友谈起中国印象时,用的可能就是那么几个形容词:那里的人很含蓄,不喜欢在大庭广众之下表现自己,常常会说“NO,NO”;他们保守,不太习惯接受新的事物,总有自己坚持的习惯和规则;他们怕羞,非常非常要面子……
100年过去了。转眼再看今天的中国人,如果你还带着史密斯或者林老先生的“眼镜”的话,那眼镜十有八九是保不住了———日新月异的当下中国已经让多少保守的人大跌眼镜了。不信你就打开电视、上上网。
2004年,一项全民性的娱乐活动拉开帷幕———由湖南卫视主办的《超级女声》。想唱就唱,不设任何门槛。与此同时,另一项几乎无门槛的电视选秀大赛也在上海进行,是打着寻找偶像巨星旗号的《莱卡我型我秀》。
任何一个看过比赛,特别是看过海选阶段那种大浪淘沙过程的人,难免都会惊讶:怎么这样的人也敢上去啊?评委都笑成那样了,选手还傻呼呼地乐呢,弱智啊?类似的惊讶,细细一想其实并非简单的就事论事,而是多少包含着对国人总体性变化的某种疑惑。
其实变化还是循序渐进的。走到“超级女声”任意跑调这一步,早有前面无数的铺垫。先是年复一年的青年歌手大奖赛,再是这台那台的电视主持人选拔赛,还有大大小小演艺学校的报名考试……但那个时候,主要还是一些受过专业训练、有志往演艺方向发展的人,争取那种一鸣惊人、脱颖而出的机会。现在,忽然之间,机会大开放,不收报名费,没有年龄限制,不需要专业背景,所以走音天王来了,长相抱歉的来了,行为怪异的来了……思想还有点滞后的你会觉得奇怪:怎么?她们都敢出来秀?哪里来的勇气啊?
也许这就是从渐变到突变的社会例证。先驱者早就出发了。先有卫慧、棉棉在通俗文学领域实践身体写作,后有木子美借助博客进行纪实性的床上游戏大坦白,每一个阶段,都有石破天惊的人物出现,都让人们以为已经走到了世俗文化最极致的地方。但很快,还是马上会有长江后浪滚滚而来。2005年,涌现了谁?当然首推芙蓉姐姐。但比芙蓉姐姐更搞笑的,已经顶花带刺儿地出现了,那就是菊花姐姐。你再冲冲浪玩一会儿,下一个大红大紫的姐姐,说不定就让你在哪儿先撞上了。
这就像登楼,需要一步一步拾级而上,我们的世俗文化发展到这里,也是这样一个台阶一个台阶走过来的。台阶跨度太大?那就是你不懂了。这是什么时代,全球化啊!一个浪潮能迅速把国外的娱乐新风推到我们的岸上。史密斯当年说:“中国人目前对西方各国的态度是一种拖延的态度。一方面,他们不太想要新的;另一方面,又根本不想放弃旧的。”而现在的中国,对国外新鲜事物的态度,不仅不是拖延,而是紧跟,跟紧,哪里还有不想放弃旧的,只有惟恐模仿得不够快。
很明显,《超级女声》中有《美国偶像》的影子,它们在节目模式上有许多相似之处:无门槛选秀歌唱比赛;由3~4个专业评审给出评语,观众用短消息或电话投票;胜出者有一纸演唱合约等候。这档在美国红火了好几年、拥有居高不下收视率的电视节目,因为孔庆翔的一夜成名被更多的中国人迅速知晓。那个跑调跑得惹人发笑、长相像个阿福的华裔选手,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就成名了。这样的人能成为美国偶像,不知有多少自卑的中国青年暗中受到了勇气的鼓舞———我怎么就不能给自己一个机会?
湖南地方台早就有两档节目《超级女声》和《超级男声》,只是到了2004年才放到湖南卫视的平台上,影响一下子就变大了,全民参与。据《超级女声》总导演介绍,去年四个赛区共有5万人参加比赛,而今年,这个数字有增无减,光赛区就从去年的4个增加为今年的5个。相比之下,在最理性的杭州,报名人数也达到了两万人,报名表不知道重印了多少。《超级女声》和《美国偶像》一样,都是一档可以让普通的人展现自己的节目,当中包含着一个成名的梦想。这样的节目,参加者,获得的是机会,观看者,消费的是娱乐。
没错,就是娱乐。这是一个娱乐的时代,消费不起太崇高的东西,消费得起也有兴趣消费的只有娱乐,所以娱乐至上,娱乐至死———消费主义就是这么制造时尚、引导潮流的。《超级女声》的主办者湖南卫视,就是一个以娱乐为定位的电视媒体。早在去年接受采访的时候,娱乐频道总监张华立就介绍说,他们制作《超级女声》是受了湖南两档特别世俗、平民的新闻节目的启发,“通过这些新闻节目,大众可以把对生活的不满释放出来。他们是不是还需要另一种通道,来表达他们的快乐?”世俗的娱乐,迎合的就是大众的审美趣味。
这种娱乐的快感,是对观众来说的。《超级女声》一类的节目给了无数人一个赶集般快乐的时光。海选的时候,50进20,20进10,10进7,7进5,都像一个节日,看的时候就可以评头论足,而在各种论坛上,某场比赛刚一结束,就有无数的帖子。各个参赛者后面,都聚集了一帮“粉丝”,还没成为歌星呢,就已经享受到了如此待遇,崇拜者把她们的小名叫得比谁都溜儿。
这是参赛者们梦寐以求的,虽然有报道说很多人并不是抱着成名的梦想来的,但要承受那么多场严酷比赛一轮轮筛选下来的压力,没有一点成名的理想支持着,是走不到最后一步的。笔者曾经采访去年《超级女声》的冠军得主安又琪,她的话很坦白:“我的梦想就是要成为明星,成为歌手”。在成为超女之前,她已经参加过四五场歌唱比赛了,就是希望某一天能梦想成真。她说,“看得出来,有很多人很想在这个圈子发展,想成为明星,渴望有人看到她,渴望有人看到她的努力”,这是她在评论和她一起参加比赛的众多姐妹们。
不要再以为中国人和外向无缘,不要以为中国女人的含蓄还停留在笑不露齿。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年代早已过去,老人们看不懂,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怎么那么多人敢于出来表现,也不怕丢了面子。或许这时代的原则已经变成———不怕丢人现眼,就怕没眼可现。不怕臭名昭著,就怕默默无闻。这是新生代的生存理念。注意,这里说的是新生代,而不是说年轻人。一种思想的变迁,和年龄无关。《超级女声》成都唱区的海选现场,一个红色漆皮衣裤的女子,唱到撕心裂肺处,突然骑马蹲裆奋力高呼。还未唱罢,评委们已经笑倒在地。这样一位走音的滑稽天后,一夜之间成了网络上的“红衣教主”。搜索“红衣教主+超级女声”,就见很多人都在寻求她的海选视频。
她的身世也被人挖掘出来:黄薪,36岁。
为了不OUT落伍,笔者也不可免俗地在网上找了有关她的视频来看,那歌声,实在……即使笔者再自知之明地知道自己如何五音不全,也有自信觉得比她好些。可就是这样一位中年“超女”,从万人海选中脱颖而出,进入50强,又晋级20强。难道《超级女声》的门槛真的就这么低?
编导们熟谙剪片的规则,总结下来,四大类镜头比较好看:一是唱得好的,一鸣惊人;二是搞怪的,比如瞎跑调,打扮怪异明显不合时宜的;三是漂亮的;四是煽情的。就像正餐当中的开胃菜,没有这些搞笑的开胃调料,如何达到娱乐的目的?所以无所谓高贵,不在乎气质,如果你什么都没有,那就用你的娱乐精神去感染人吧。
2005年,注定是热闹非凡的。
芙蓉姐姐,这个名字,如雷贯耳。不知道她,你就完全落伍了。她又是谁?2005年,她让无数人看了她的照片———那些挺胸撅臀,顾盼生姿的倩影。她在清华、北大的BBS上大力地表达自己:“我那妖媚性感的外形和冰清玉洁的气质(以前同学评价我的原话)让我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被众人的目光‘无情地’揪出来。我总是很焦点。我那张耐看的脸,配上那副火爆得让男人流鼻血的身体,就注定了我前半生的悲剧。我也曾有过傲人的辉煌,但这些似乎只与我的外表有关,我不甘心命运对我无情的嘲弄,一直渴望用自己的内秀来展现自己的内在美。”
上个世纪30年代,郁达夫是“私小说”的开创者,他暴露自己,坦白自己。不过,他看到现在的人们,肯定大叹“没得比”。现在,网络的发展,使每个人都有暴露自己的可能。木子美可以在第二天就把前一天晚上的性爱细节写上博客,不是虚构,没有遮掩,完全写实。也有竹影青瞳可以在自己的BLOG上完全展示自己的全裸照片。那么芙蓉姐姐又是一种登峰造极,以一种超乎寻常的自恋姿态来展现自己。
为何如此酷爱展现?
或许菊花姐姐的话可以从中一窥端倪。菊花姐姐又是何许人也?一个参加《星空舞状元》的女孩子,明显没有舞蹈功底,却是初赛中最富激情的选手,把担当评委的金星、曹启泰等人笑到不行,屡屡趴到桌上,直不起腰来。菊花在赛前说,“像我这样的女孩子,没有很高的文化,也没有读过很多书……谢谢你们给我这样的机会”,她在赛场上说,“今天来可能是让我一下子像明星一样,出名!”南京赛区失败之后,她又千里迢迢奔赴长沙赛区,然后扬言“我还会再来!”
以前中国人的成名之路是中状元,走仕途,当劳模。现在的社会,提供更多的机会。没有读过很多书,没关系。文化不高,没关系。没有受过专业训练,没关系。只要你敢出来,就有机会给你。菊花姐姐的话可能是很多人的心声,在其他地方没有机会的人,更想抓住这些机会,因为这些机会,没有门槛,惟一需要的就是敢“现”的勇气。
莱卡我型我秀,也是一个类似的歌手选秀比赛,它没有规定性别,只是规定了年龄,25岁以下,这是因为要打造偶像的需要。去年比赛到决赛的时候,为每一位选手及其家庭拍了一段VCR短片,看上去都是普通的家庭。难道这样的比赛,就是给予普通家庭的一个机会?如果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的命运急需改变,那么去抓住这样的机会,是显而易见的事情。
黄舒骏曾经写过一首《改变1995》,“歌坛出了一个张惠妹,王菲变王靖雯又变回王菲……”,那是多老的事情啊,世界不停地改变,惟一不变的就是改变本身了。
曾经推崇的温良恭俭让淡化了,现在流行的是要勇敢地展现自我,一定要勇敢!以前是害怕变化,现在是惟恐不能求新,关键是要创新!以前是保守地试探着新来的事物,现在是就怕拿来得不够快,赛点就是快!《超级女声》这次的总决赛看来要拖到9月份了,《莱卡我型我秀》还在继续,芙蓉姐姐们也还红着,说不定什么人物又会不经意间冒出来。承受了太多“惊讶”和“惊喜”的观众们,已经有了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会再一惊一乍了。当然知道,每一个人物或每一个赛事不管多么惊世骇俗,都不会是我们世俗文化的珠穆朗玛———娱乐无极限啊。
作为观众,需要面对的也许只是一个小小的现实:因为我们的社会已经基本普及了电视、网络,因为我们社会的主旋律越来越推崇勇敢、竞争、创新甚至别出心裁,一个令你眼花缭乱的秀时代不可避免地开始了。
中国人真是变了?
出处: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责任编辑:Lovely
238CN魅力女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② 在本网站上发表留言者,文责后果自负。
③ 如您因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30日内联系lady@238cn.com。
相关文章:
做一个美女的成本有多高
[2005/7/6]
没有男人不喜欢嗲女人
[2005/7/6]
别让“蓝颜知己”爬上你的床[图]
[2005/6/14]
唯一公开病艾滋病情女大学生
[2005/6/6]
你会懂得做个SEX女人吗
[2005/6/1]
换一种身份“放荡”[图]
[2005/6/1]
繁忙中,给性爱找出点时间
[2005/5/31]
三十了!真的非常需要嫁人
[2005/5/31]
昵称:
邮箱:
内容:
查看评论